這是村上春樹的小說《挪威的森林》中的一句話,實用菌很喜歡這句話,因為他用一種不可思議的語言表達了一種不可描述的感受。

 

相反,會越來越在乎一個人的感受。因為,深刻固然會引人注目,卻未必更接近真實,而感受更接近真實,雖然很多時候它未必是事實。

  


我們可以回想一下,當自己和別人聊天時,說的最多的是什麼樣的內容。相信絕大多數的情下,我們會說發生了什麼事情,以及我們的看法和評價。而缺少的恰恰是我們的感受:你的感受是怎麼樣的,對方的感受是怎樣的。

 

談論事情和評判是非,可以幫助我們積累更多行為處事的經驗,然後變的明事理,這是這樣做的優點,也是我們習慣這樣做的重要原因。但是,我們有沒有發現,如果過於忽略自己的感受,很多時候我們會莫名的感覺空虛。然後我們會想,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。

  

 

之前經常會莫名的冒出這樣的感覺,但是又不知道原因。直到後來才明白,之所以時不時的感到空虛,是因為在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里,自己和自己的感受脫離的太久了。我們常常發現,在和別人交往時,那怕是與最親密的人相處時,我們都很少去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感受,更別說難把感受表達出來。

 

但事實是,人因感受而存在,沒有感受,我們人就不存在。

  

在和身邊親密的人相處時,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種矛盾的現象:明明自己在很理性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,但是談著談著,最終就變成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賽。

 

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?難道講道理也是錯的?

 

其實,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一下的話就會發現,講道理沒有錯,但是只講道理的話就是錯了。就像一位朋友說的:你的腦是你的,我的腦是我的。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。為什麼要別人來告訴我,我應該如何思考?

 

我們常說,家不是一個講道理的地方,而是講愛的地方。那怎麼去講愛?最好的辦法表達自己的感受,同時照顧對方的感受。

  

 

道理是通往一個人大腦最近的路,但感受是通往一個人心裡最近的路。

 

最後,這是一個越來越重視自我的時代,也是一個越來越看重感受的時代。

 

表達自己的感受,就是跟自己真正地待在一起。看到別人的感受,才能被別人真正的認同和接受。當我們接受了自己的感受時,我們才能真正瞭解自己,也就有能力去真正的讀懂別人。

 


女人啊!好好的愛自己多一點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旺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